“铁路快通”模式为国际陆港添动力
据了解,南昌、呼和浩特等地区,开通了“铁路快通”模式,该模式是海关为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出的一项便利措施,该模式优化了业务流程和监管模式,实现了海关、铁路、运营企业三方数据互通、协作监管,进一步压缩了中欧班列的申报成本,实现智能化监管、数字化通关、加速度验放,确保中欧班列在口岸高效通行。
(1)部分地区正式使用
首次通过“铁路快通”模式报关的中欧班列在呼和浩特海关所属集宁海关监管下,从七苏木铁路物流中心驶出。此外在南昌2月16日电 (记者 吴鹏泉)15日下午,也开启“铁路快通”业务模式。
(2)“铁路快通”节省了更多时间和成本
该模式下,企业可就近在属地查验,舱单归并、分票、修撤等业务也在属地办理,不仅节省了企业申报转关单的费用,还降低了集装箱吊装作业成本,规避了口岸滞留费的产生。依托该模式,班列抵达车站1个小时左右就可放行,节省通关时间24小时以上,平均每个柜子可节省费用约200元。
“铁岭号”与俄罗斯实现了双向互通
南来北往,除了开通“铁路快通”之外,伴随一声汽笛轰鸣,由俄罗斯·阿尔汉格尔斯克始发至铁岭市的中欧班列(铁岭号)首趟回程班列缓缓驶进东北(铁岭)国际陆港铁岭保税物流中心。这是铁岭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的首趟回程班列,标志着中欧班列“铁岭号”与俄罗斯实现了双向互通。
据介绍,该班列采取“国际班列+保税物流”的模式,货物抵达铁岭保税物流中心(B型)进行保税仓储,待企业生产需要时随时清关提货。
此次回程中欧班列成功开行,将进一步扩大铁岭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业务的品类和规模,有效提升中欧班列“铁岭号”通道运输效能。
结语
中欧班列开辟了欧亚大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新的陆路运输和国际贸易通道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亮丽名片,奏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新乐章。
从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始发起航,到如今,中欧班列已覆盖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、长江经济带、粤港澳等多个区域,并开通中亚五国、西班牙、德国、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、英国、捷克、意大利、伊朗等17个方向的国际货运直达线路,辐射欧亚大陆多个国家和城市,它的开行打破了以往国际贸易走出去靠海运的单一格局,完善了多元化的发运格局及自身运营功能。
从内陆“腹地”到世界“舞台”,中欧班列作为产业聚集地载体,让国内更多产品不断走出“国门”,让“中国制造”的名片越来越响亮。